|
1、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是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一个干旱、水士流失非常严重的穷地方。过去几十年,他们几乎年年种树种草,防治水士流失,但由于树种选择不当,成效甚少。自从八十年代初期改种沙棘,到九十年代中期,仅用十几年时间,就使植被覆盖率达到了27 %。现在这个乡有了树,有了草,完全改变了过去铲草皮、挖树根、烧畜粪的旧习惯,燃料、饲料、肥料等都解决了,据观测,连降雨量也有明显增加,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
|
2、辽宁省建平县,位于辽西干旱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十多年前,年人均收入名列全省倒数第二名,只有75元。为了控制水土流失,改变生态环境,他们从七十年代试种沙棘,八十年代起步发展,到九十年代初期已使沙棘种植面积发展到了近百万亩,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人工沙棘林最多的一个县。现在这个县水土流失大大减轻了,水、旱、风、雹等自然灾害也都明显减少了。“八五”期间他们的粮食产量和农业总产值,分别比“七五”提高了136.7%和290.5%。1996年全县人均产粮1198公斤,人均纯收人1170元,已经摆脱了贫困,正向“小康”迈进。 |
|
3、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市农民王维柱,他从1986年开始在承包治理的“砒砂岩”(一种侵蚀严重的泥质和沙质基岩)区种植沙棘,已达1500多亩,现在已蔚然成林。可喜的是他利用这片沙棘林发展家庭畜牧业,已养羊一百多只,年收入也在万元以上,开始过上富裕的生活,成为当地靠种植沙棘致富的典型农户。 |
|
4、山西省苛岚县,全县有7.6万人,耕地面积41万亩。全县有荒山荒坡193万亩,占总面积的65%,大多数为土壤贫瘠的旱坡地。1982年开展了户包治理小流域,从本地实际出发,利用广阔的荒山荒坡种植沙棘,发展畜牧业,取得了加快治荒步伐和促进脱贫致富的双重效果,初步实现了以沙棘治荒山,以荒山养畜牧,以畜牧促农业的良性循环,从而,在贫瘠的荒山荒沟里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途径。仅燕家乡程家村靠沙棘养羊达到1800只,人均14只,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00元,其中畜牧业收入占到70%。燕家乡人均养羊12只,成为全县养羊最多的乡。苛岚县成为山西省的畜牧大县,成为山西省最大的绒山羊基地县,被誉为“骑在羊背上,发‘羊’财”的苛岚。全县养羊32.9万只,全县农业人口户均养羊19.7只,人均5.2只。 |
|
5、陕西省吴旗县,位于黄河多沙支流无定河的上游,该县从1982年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后,大力种植沙棘,使40多万亩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显著减少了无定河的泥沙,同时也为当地农民生产了大量的薪柴和饲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