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场地的选择
模型黄土高原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使用大量的水资源,且由于该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需要对其建设场地进行慎重选择和科学论证。
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场地选择的基本条件:
1、应为国家试验场地,避免因土地征(租)用带来的经济负担和使用纠纷;
2、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使研究成果能够代表黄土高原的基本特点;
3、当地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研究基础,能够实施模型黄土高原工程项目;
4、有足够的水资源,可以保证试验研究用水;
5、有能够保证模型黄土高原顺利实施的道路、电力、通讯、房屋等基础设施;
6、距离西安较近,便于管理和领导专家检查。
经多次考察、论证,选择黄委天水、西峰、绥德三个水保试验站的国有试验场地作为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场地,其中西峰水保站的南小河沟试验场作为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重点场地。 |
南小河沟试验监测站地处甘肃省西峰市西13公里,位于东经107°30′~107°37′,北纬35°41′~35°44′,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属黄土高塬沟壑区,总面积4.8km2。1954年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将其确定为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开始了全面的试验布设和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经过近五十年的不懈努力,南小河沟试验场在试验研究、综合治理、示范推广及生产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试验场内有淤地坝10座(其中水库一座),山地果园3处,植物措施试验大断面1处,小流域水土流失对比沟2条。南小河沟试验场是20世纪50年代在黄土塬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验研究的小流域,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翡翠”。
1952年黄委会西峰水保站在南小河沟流域下游开始修建陇东第一座土坝。1953年竣工,完成坝高20m,土方8万m3,库容396万m3,彻底控制了南小河沟的水土流失,并新淤土地80余亩。该土坝的建设,开创了陇东地区土坝固土保水的先河,此后数十年南小河沟先后建成土坝十座,并在庆阳地区水保治理中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作用,取得了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958年,南小河沟试验场从外地引进14个苹果新品种和12个梨品种,于花果山56亩梯田定植752株,建成了陇东地区第一座山地果园。开始了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试验研究,年产果品5万多公斤,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培育出了“蜂玉香”苹果新品种。“陇东第一园”的建设,使苹果生产在王铁、朱家堡、刘家店、周家山等南小河沟周边村组得到迅速发展,累计推广4700多处、48万亩,带动了甘肃东部苹果产业的不断发展。
1954年,南小河沟试验场在其支流杨家沟、十八亩台、董家沟设立三个水文站,选择不同坡向、不同植被、不同立地条件布设76个径流场,并在南小河沟流域范围内设立群众委托雨量站和场内定点雨量站11个,测试径流泥沙来源规律,初步摸清了高塬沟壑区67.4%的径流来自塬面、86.3%的泥沙来自沟谷,从而提出了“保塬固沟”的治理方针,并在实践中提出了“塬面修建条田和沟头防护工程;沟坡整地造林、发展果园、种植牧草;沟道修建拦蓄工程、营造防护林”的塬、坡、沟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在庆阳地区137条小流域治理中进行推广,治理面积达2600km2,年平均减沙效益19.3%,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
1977年,南小河沟建成花果山蓄水土坝,形成水面140余亩,1979年开始了水面渔业养殖试验、探索出了鲤鱼、莲鱼、草鱼等6个品种的养殖技术,使水保工程治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结束了庆阳地区无渔业规模生产的历史,并在合水、宁县、西峰得到了推广应用,带动了陇东地区的渔业发展。
从建场至今,南小河沟试验场引进多种林草品种,并对当地已有品种进行调查研究,经过比较培育,优选出辽杨、侧柏、油松、狼牙刺、苦参、紫穗槐、沙棘、怪柳、虎榛、黄花柳、草樨、紫花苜蓿、红豆草、苏丹草、无芒雀麦、黄官草、黄花菜等多种适宜陇东地区生长的优良林草品种。并在该区植树造林、小流域治理中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黄花菜、沙棘的试验推广,形成了何家畔黄花菜基地和武沟沙棘基地。为农民充分利用土地、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五十年来,南小河沟试验场在4.8km2的沟壑土地上,先后开展了水土保持农业、水土保持林业、水土保持牧草、水库肥水养鱼、黄土均质坝修建、旱地育苗技术、山地果园建设、草地生态模式研究、小流域治理等试验研究项目,形成了沟垄耕作、梨翻变平、沟头防护、柳谷坊、土谷坊、水坠法修筑黄土均质坝等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成果,编写各类科研论文150余篇、取得科研成果60余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含黄委会)30项,地局级26项。并得到林业部、水利部、国家科委、人事部、国家农委、甘肃省政府、庆阳地区的多项表彰和奖励。曾两次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两次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在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黄委会西峰水保站南小河沟试验场在南小河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治理工作,建成水平梯田500亩,台阶、鱼鳞坑2000余亩,造林2400亩,林木蓄积量12400m3,草地2751亩,建成优质山地果园100亩,高标准苗圃45亩,土坝八座、鱼池19亩,谷坊54道,形成淤地150多亩,场内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平均拦蓄效益55.6%,拦泥效益97.2%,基本达到了泥不出沟,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南小河沟作为黄委会西峰水保站一个综合试验研究基地,以其高标准、科学化的治理程序和卓有成效的研究而闻名于世。1957年被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树立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典型,1982《人民日报》以通版报道了南小河沟治理成果,称其为“黄土高原上的一块翡翠”。1987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1990年中央电视台报到了南小河沟试验场主持的全国最大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南小河沟治理成果被拍成纪录片向国内外发行,先后有原苏联、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外专家前来考察学习。在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指示和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下,南小河沟试验场将在新形势下加大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科学研究,高标准、高起点加快综合治理工作,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再创辉煌。
综上所述,南小河沟试验场作为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重点场地,有许多有利条件,符合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要求:一是该场地为国有土地,不存在征(租)地费用,可以永续使用;二是该场地位于黄河中游多沙区,邻近多沙粗沙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三是西峰水保站有一支长期进行水土保持研究的专业技术队伍,50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四是花果山水库常年蓄水,可以满足模型黄土高原试验用水;五是该试验场距离西峰市13km,距离西安200多km,交通方便。更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曾经在这里距离了当时国内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人工降雨试验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对当前建立模型黄土高原有益的成果。因此在西峰南小河沟建立模型黄土高原试验基地是必要和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