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森林观念的发展变化与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

李 敏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 西安  710021)

(此文刊载于《沙棘》2004年第1期)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世界对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的生态作用日益重视,甚至超过了对其经济价值的追求。“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生态经济发展项目。本文回顾近20年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历程,从世界林业发展的角度,对今后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方向进行初步的探讨。

1 世界生态变化与森林利用趋势

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进入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各种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就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就是说平均每分钟就有20公顷的森林化为乌有。造成土地沙漠化、气温上升、温室效应加剧。世界各国开始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日益重视,认识到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保护森林,建设森林提出了新的要求。

1992年联合国REPO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报告)中将森林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认为“Forestry issues and opportunities should be examined in a holistic and balanced manner within the overall context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multiple functions and uses of forests, including traditional uses, and the likely economic and social stress when these uses are constrained or restricted,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that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can offer.”提出 “Forests are essential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all forms of life.”要求 “Forest resources and forest lands should be sustainably managed to meet the social, economic, ecological, cultur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These needs are for forest products and services, such as wood and wood products, water, food, fodder, medicine, fuel, shelter, employment, recreation, habitats for wildlife, landscape diversity, carbon sinks and reservoirs, and for other forest products.  Appropriat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forests against harmful effects of pollution, including air-borne pollution, fires, pests and disease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full multiple value.”

联合国《二十一世纪议程》、联合国千年宣言、“新千年第一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草案”,以及第十二届世界林业大会均强调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因为森林在减轻气候变化、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可持续经营应建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之上,这是实现森林经济价值的前提条件。

在扭转目前砍伐森林和退化的趋势方面以及在走向对所有森林进行可持续管理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就。国际社会已通过政府间森林问题论坛、前国际森林问题小组继续进行关于森林问题的对话,国际森林问题论坛在其最后一次会议上通过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向经社理事会建议设立一个联合国森林问题论坛,以利促进作出长期国际安排,管理和保护全世界所有类型的森林。除了体制和法律问题外,可处理的其他问题包括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的根源;通过国家森林方案办法在森林部门作出规划的必要性,其中包括森林生物部门对可持续生计的贡献;森林养护保护区;特殊的森林需要以及森林复盖率低的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森林评估;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流域地区的森林管理;森林火灾;水土保持;森林产品的贸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技术转让;增拨资金以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是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13%,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处于第120位。由于长期以来的过量采伐,我国很多著名的林区森林资源都濒临枯竭。如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西双版纳、海南岛、神农架等,这些我国过去著名的林区,现在森林资源正在枯竭,有些区域已经变成了荒山秃岭。全国因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367万km2,占国土面积 38%;全国土地沙漠化已达262万km2,并且每年还在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森林被砍伐,草原过渡放牧,土壤盐碱化面积已达1.35亿km2。尤其在我国的西(北)部地区,由于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更低,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发展更为严重。为了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我国于上世纪成立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恢复和成立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等治理水土流失的协调组织。并于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83年实施了全国重点水土保持治理工程,1985年开展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工程,1991年启动了全国防沙治沙工程(1991—2000年),1994年实施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一期工程,2000年起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使我国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显著提高,规模效益愈加突出。

根据国际森林利用观念和林业发展的趋势,我国政府提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并具体制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和荒漠化防治必须采取的对策措施:

  ———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要把植被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杜绝各种破坏林草植被的行为。重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大力推行封山封沙育林育草,通过植树造林、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建设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扩大林草比重。

  ———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不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是造成河流缩短,湖泊萎缩甚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因此,要以流域为单位,确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实现上、中、下游和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合理调度和分配。要结合农业生产结构性调整,推广节水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耗水低、附加值高的高效农业,提高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水资源产量。

  ———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加强宣传教育,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文化素质,缓解土地压力。同时,对局部荒漠化非常严重,草地和耕地几乎完全废弃,恶劣的自然环境已经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

  ———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草场的破坏。要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合理确定草原载畜量,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种群结构,大力推行围栏封育、轮封轮牧,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或人工改良草地,发展舍饲养畜。加快优良畜种培育,优化畜种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开发资源并举。利用荒漠化地区蕴藏着多种独特的资源,如光热、自然景观、文化民俗、富余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探险、科考产业等,同时,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道路,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在产业结构方面能够产生良性互动。加强沙区特色种植业建设,开辟高效“沙产业”,并与第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地方产业链,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减轻环境压力。

  ———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形成新的替代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善。同时,又要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

  ———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维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生物气候区的自然特征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区分各类土地利用的不同生态功能和生产潜力,因地制宜地制订农、林、牧复合土地利用模式,保证区域生态安全,防止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和高效利用。

2  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特点与成就

在全球生态治理与森林保护的大背景和我国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引下,我国大规模的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实施了近20年。总结这20年的历程,有如下特点与成就。

2.1 以生态效益为主,与治理水土流失紧密结合

我国大规模的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的是期望通过开发利用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激发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加快黄土高原治理的目的。简言之就是1985年时任水电部长的钱正英院士给中央领导的调查报告提出的“以开发利用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因此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定位是生态保护和治理水土流失。即主要是发挥沙棘的生态效益。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这一定位是正确的,这一定位即符合黄土高原的实际,也符合世界生态保护的趋势。

在这一定位下,我国的沙棘资源建设以每年约6.7万hm2(100万亩)的速度发展,目前沙棘资源总面积已经翻了一番。同时形成了一些以种植沙棘改善生态环境的典型。除去人们熟知的辽宁建平、内蒙古砒沙岩、山西右玉、陕西靖边、甘肃镇原,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种植区。

借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有力东风,新疆青河县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活动,于2002年底制定并出台了营造万亩大果沙棘生态、经济兼用林的计划,以此来推动全县林业建设向着更高水平发展。经过紧张筹备,青河县万亩大果沙棘营造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2003年3月下旬,80万株大果沙棘扦插苗、40万株大果沙棘实生苗运抵青河县,此批大果沙棘苗木包括辽阜一号、浑金、楚伊、阿尔泰新闻等数十个优良品种。此次苗木的调进,拉开了青河县春季植树的序幕,同时也是退耕还林强调县富民的优势产业,为农牧民提供了增收的途径。

黑龙江泰来县计划在“十五”期间繁殖沙棘良种苗木2000万株,建设0.67万hm2(10万亩)沙棘基地,年产3万吨沙棘果实,为沙棘加工利用奠定基础。该计划已列入黑龙江北药开发计划。目前已种植近2000 hm2 (2万多亩)。

不仅重视新栽植沙棘,一些地方对天然沙棘也加强了保护。据新华社报道,在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绵延百里的天然沙棘林为布哈河竖起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如一双绿色的臂膀,护卫着青海湖的母亲河布哈河。这些天然沙棘大多有两米多高,树干有碗口般粗细,远远望去非常抢眼。当地人介绍说,青海天峻地处高寒,沙棘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像这样高达两米的沙棘,至少已经生长了数百年。为了保护珍贵的天然沙棘林,天峻县从去年开始进行封育,至今封育面积已达2.8万亩,并尝试进行人工繁育。县上的群众对沙棘情有独钟,原县退休老职工银巴在自家的院子里也作起了引种试验。人们希望通过保护和培育沙棘,实现良好的生态效应。

利用沙棘治理生态环境,不仅在国内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效,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1年9月,原外经贸部经过公开招标,将我国政府的第一个援外生态建设项目--中国援助玻利维亚沙棘种植示范项目交给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这标志着中国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走向了世界。中国援助玻利维亚沙棘种植示范项目合同金额503万元人民币,实施期为3年,中方派出沙棘育苗和种植方面的专家,提供一定数量的沙棘种子、种苗以及栽植设备,在玻利维亚农业部的配合下,对该国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在拉巴斯、波多西和塔里哈3省各栽植50 hm2的沙棘示范园,并在条件合适的地方建立苗圃。截至目前,项目实施已经过半,在玻沙棘栽植工作全面展开,育苗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面积育苗喜获成功。同时还为玻利维亚当地培训沙棘栽植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数百名。

2.2 重视经济效益,狠抓加工利用

为了调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我国从沙棘开发利用之初就把加工利用放在重要位置,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开发各种档次的产品,建立各种类型的加工厂,举办不同规模的产品展示会,通过这些工作,我国沙棘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初步统计和典型调查,全国现有各类沙棘加工企业200多家,产品200多种,年产值10亿多元,沙棘主要种植区农民靠采摘沙棘果和叶每年人均增加收入100元,有5万多户农民靠沙棘养羊、养牛实现了脱贫致富。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沙棘资源的加工利用形成了一些特色。

2.2.1 产品开发不断深化

受国家有关保健品产销规定的影响,沙棘“健”字号产品受到冲击,许多沙棘加工企业在继续生产饮料、果粉的同时,不断深化,向沙棘药品发展。据报道,青海沙棘单体黄酮的分离提取技术新产品研究已经通过鉴定,该产品以沙棘粗品黄酮为原料,对黄酮的分离提取立法研制出多级溶剂萃取+重结晶+柱层析耦合工艺分离技术,分离出的单体成分:异鼠李素含量达到98%,槲皮素含量达到95%,山萘酚含量达到95%,为开发青藏高原丰富的沙棘资源,生产高附加值的单体黄酮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实现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项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具创新性,新颖性、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一些过去生产沙棘保健品的企业在申请“准”字号药品。陕西艾康沙棘开发公司是我国成立较早的沙棘企业,十年来经过不断的发展,目前已将沙棘产品推向世界,正在准备通过国家GMP认证。该厂开发的沙棘油口服液已报卫生部,申请做二期临床实验。在卫生部召开的新药审评会第一次会上,专家认为该产品适应症广泛,很有前途。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经济指标跻身全省行业十强,被省政府确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1月公司在全省以企业整体方式通过国家GMP认证。该企业生产的心达康片(胶囊)连续三年单品种销售额保持在3000万元左右。

2.2.2 市场开拓扩大广度

沙棘市场开拓继续小规模稳步发展。近年来各沙棘加工企业继续开拓市场,一些实力较强,效益较好的企业在电视上做广告;规模较小的企业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各种方式宣传推销产品,取得了进展,沙棘产品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其中在《沙棘》杂志上刊登的沙棘广告已从最初的在内页上,发展到在封面上刊登广告。有的沙棘企业还制作网页,在因特网上宣传沙棘产品。

2.2.3 企业发展突出重点

新兴沙棘加工企业不断涌现,沙棘加工利用在市场的导向下,不再追求“小而全”,逐渐分工合作,走向专业化生产。河北神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北省一家大型股份企业,1999年该公司把开发沙棘系列新产品定为重要产业,投入巨资开发研究,成为沙棘开发的大型龙头企业。神兴集团在石家庄鹿泉开发区征地100亩,建立神兴沙棘园区,集科研、加工于一处,该工程被列为河北省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7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土建工程已全面开工,已投入6000多万元。吉林省蛟河沙棘开发研究会是民营的科研组织,他们以小流域高产栽培技术、果实利用等研究为重点,“八五”和“九五”期间种植沙棘410公顷,连续8年生产沙棘果,每公顷产量7吨。同时在1993年和1994年开发沙棘产品,分别生产出沙棘果、沙棘浓缩汁、沙棘勾兑酒等,当年销售额24万元。

2.3 注重长远效益,努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为了保证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沙棘资源开发利用满足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的需要,保障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有足够的后劲,1986年以来,在基本弄清了沙棘生物学特征及生态学特性,创立了沙棘分类的新体系,组建了黄河沙棘育种网络,建成了内蒙古磴口、东胜、甘肃西峰、天水和陕西永寿5个良种基地的基础上,开展了沙棘优良品种的选、引、育研究。1988年黄委沙棘办在黄河中游地区扩大中亚沙棘(蒙古沙棘)的引种区域。1991年黄委沙棘办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协作,在黄河中游地区选择东胜、离石、磴口、西峰、绥德、永寿等试验点,开展沙棘良种选育研究,1995年沙棘育种课题在北京通过林业部组织的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7年沙棘遗传改良系统研究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1996年实施了水利部水利技术开发基金项目《内蒙古砒砂岩地区沙棘育种研究》,获得黄委中游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1999年黄委中游局与中国林科院开展了“沙棘良种选育与推广”项目,重点通过杂交育种培育第二代沙棘良种并加以推广。与此同时,辽宁、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育种研究也先后完成并通过了鉴定。这些课题研究培育出沙棘良种17个,包括第一代以选择育种和引种驯化获得的以采果为主的的经济型品种,以园林绿化为主的观赏型品种,以放牧和草原改良为主的生态经济型品种,以保持水土为主的生态型品种,和第二代以杂交育种获得的良种。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1994-1997年完成了国家外专局下达的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良种及技术项目,其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优良品种38个。该项引智成果目前已在东北、内蒙古、甘肃、新疆、陕西等省区推广,并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国家外专局1998年确定齐齐哈尔市园艺所为“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俄罗斯大果沙棘种植”。

内蒙水科院和内蒙林学院合作,在中国沙棘优良类型选育和俄罗斯大果沙棘引种、种苗繁育和区域栽培示范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成果鉴定。内蒙古已成为栽培大果沙棘的主要区域。目前水利部沙棘中心正在内蒙古实施沙棘叶用品种的研究。

1  水利部黄委会和中国林科院培育的沙棘良种一览表

良种名称

培育地点

类型

主要性状

辽阜一号

辽宁阜新

经济型

2雌2雄,百果重41-45克

辽阜二号

辽宁阜新

经济型

2雌2雄,百果重55-60克

森淼

内蒙古磴口

生态经济型

8雌2雄,百果重20-40克

草原新兵

内蒙古磴口

生态经济型

6雌4雄,少刺

红霞

内蒙古磴口

观赏型

1雌,果实密集,色桔红

桔黄大果

内蒙古磴口

经济型

1雌,百果重30克

桔黄丰产

内蒙古磴口

经济型

1雌,百果重24克

楚伊沙林

内蒙古磴口

生态经济型

16雌4雄,无刺或少刺,百果重52克

乌兰蒙沙

内蒙古磴口

观赏型

2雌1雄,果色鲜艳,密集,干缩慢

乌沙二号

内蒙古东胜

经济型

无性系,7雌1雄

黄河一号

内蒙古东胜

生态经济型

无性系,6雌1雄

经济型品种

陕西永寿

经济型

 

观赏型品种

陕西永寿

观赏型

 

棕秋

内蒙古磴口

经济型

复合无性系,百果重40-50g

川秀

内蒙古磴口

经济型

百果重约65g,亩产鲜果可达1000kg

天水一号

甘肃天水

经济型

杂交种,百果重73.79g

华林

内蒙古磴口

经济型

杂交种,百果重33.8g

在沙棘良种选育取得成果的同时,良种的推广种植也在大力进行。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沙棘良种扦插苗的生产能力达每年上千万株,2003年春沙棘良种苗木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一些省区依托地理和自然条件优势,成为沙棘良种苗木繁殖大省。黑龙江、辽宁、甘肃等省区年繁殖沙棘良种苗木均在200万株左右,形成了一些良种苗木繁殖基地(研究所)。沙棘良种每年的种植面积接近0.67万hm2(约10万亩),约占近年来沙棘种植面积的10—20%,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利用沙棘良种形成的资源建立加工企业。

国家外专局在良种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外国专家局在我国陕西、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开展技术培训,推广良种沙棘。累计推广俄罗斯大果沙棘数十万株,结合良种推广,编写了培训教材,举办面向基层的技术培训班,并组织赴俄罗斯等国学习国外的良种栽培技术。

综上所述,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体现了当今世界生态保护与植被建设的发展方向,同时符合我国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西部大开发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对我国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的建议

3.1 结合西部开发和生态治理,进一步扩大种植区域

    黄河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松花江、辽河流域中上游和科尔沁沙地周边地区,海河流域的中上游,以及塔里木河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松辽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8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36.5%。海河流域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58.4%。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九十年代以来,“绿色走廊”有上百万亩胡杨林濒于颓废,大面积的芦苇沼泽植被和红柳灌木基本消失,绿色植被带宽从40年代的5-10公里降至2-5公里,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绿洲逐年缩小。沙漠的扩展和水土流失,造成塔里木河年输沙量超过2900万吨。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根据全国生态规划、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西部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水利部组织编制了《三北地区沙棘生态建设规划》和《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规划》,将全面组织实施,主要目标是:西北、东北和华北的四大流域每年发展沙棘33.33万hm2500万亩)(表2)。

2  主要沙棘发展区域年种植面积

流域

水土流失面积

km2

年种植面积

hm2(万亩)

 

45

20.00(300)

松辽河

28

5.33(80)

 

11

6.67(100)

塔里木河

 

1.33(20)

 

 

33.33(500)

实现上述目标,同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紧密配合,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将得到初步治理,初见成效,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退耕还林还草、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号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将有很大改善,水土流失灾害将大大减轻,将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

为了保证上述目标任务的实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1)、要进一步重视沙棘建设,加大工作力度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治理

3)、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沙棘建设的投入

4)、努力开拓市场,加快沙棘产业发展

5)、进一步提高沙棘资源建设和产品开发中的科技含量

6)、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全社会建设沙棘事业

3.2 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以沙棘作为“第二农业”,进一步加强良种推广

沙棘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具有后劲,是否可持续发展,主要看能否从开发利用沙棘资源中不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作为提高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益的第一步就是沙棘果实和其他加工原料的的产量和质量。多年的开发利用使沙棘在一些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近年来沙棘良种的大规模繁殖,使种植高效益沙棘林有了基础条件。当前应当在一些沙棘加工利用的重点地区,例如辽宁建平、山西右玉、甘肃清水等地,把沙棘种植提高到“第二农业”的地位,将沙棘作为新型农作物,有别于传统农业,有别于草本植物农业的新型农业,加以重视,加快加工经营规模。同时,在发展沙棘“第二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沙棘良种的繁殖与推广,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和巩固“第二农业”的地位。

发展“第二农业”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农产品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农民增收的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沙棘以其多种利用途径,多种效益可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一些缺乏其他资源和生态条件较差地区,沙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发展“第二农业”是人们膳食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多年以前一些专家对沙棘饮料提出意见,认为西方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等国的膳食结构中蛋白质食物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在那里,酸度较大的沙棘饮料有很大的需求,而我国膳食结构中蛋白质食品比例较小,人们的口味偏甜,需要的是类似桔子汁类的高甜度饮料,而沙棘饮料偏酸,市场需求不大。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膳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蛋白质食物增加,碳水化合物食品减少,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口味的变化:从上世纪饮料以桔子汁类高甜度饮料为主,发展到近年来的以橙汁类中低甜度、微酸度饮料比例大幅度增加。可以预测,未来中高酸度的沙棘饮料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第二农业”是建设生态农业的需要,是发展节水农业的需要。沙棘多种植在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这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水资源贫乏。这些地区的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限制了高资源投入农业,特别是高耗水农业的发展。然而,由于沙棘较耐干旱,同时具有改良土壤的功能,使其在这些地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3 注重生物多样性原则,提高沙棘种植的科学性

多年来,在黄河中游,以及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种草,建设人工植被采用的植物种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地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利用的物种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管理和技术投入不足,在群众性的植树造林中难以采用较复杂的种植方式。因此造成纯林多,混交林少;同龄林多,异龄林少,且这些人工植被,除果园外,基本都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一旦遇到不利的自然变化,极易造成人工植被大规模、大面积破坏,甚至毁灭的情况。近年来,这些现象在沙棘林中也经常出现,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国家重视生态建设和农村农民素质的提高,建设较复杂的人工植被已成为可能。

3.3.1 建议在以沙棘为主要树种的水土保持植被建设中,特别是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中,注意异龄林和混交林的营造。其中在营造混交林时注意不同耐阴性树种搭配,深浅根系植物搭配,针叶和阔叶植物搭配,乔木和灌木搭配;同时注意水分平衡,在没有灌溉的情况下,避免造林密度过大,避免耐阴、喜光和根系类型相近的植物种类搭配种植。

    在营造异龄林上,可结合初植林木进行更新实施。如在初植沙棘林时,以较小的密度种植,这一方面是考虑到沙棘根蘖性强,2-3年后开始萌生大量根蘖苗;另一方面为下一步混交其他树种预留生存空间。待沙棘生长5—6年后,结合沙棘林平茬,在沙棘林中稀植杨树或其他乔木树种,一般在沙棘林中混交的乔木树种的种植密度应小于每亩100株,且要求均匀分布。

3.3.2 实施人工沙棘林的适时更新。当前,黄河中游,乃至全国的沙棘生态林基本都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不要说更新,就是起码的抚育管理都没有,任其自然生长和衰败。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难度大,建立的沙棘人工林处于严厉的封育状态,只准种植,不准利用,或不愿意利用,担心一利用会造成破坏,因此不允许进入。二是营林技术普及不足,对于广大农民和农村的沙棘人工植被,如何抚育管理缺乏技术指导。

为了发挥沙棘林的持续效益,应当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技术状况,进行适时更新。

3.3.3 营造沙棘林应重视适地适树。多年来,黄河中游地区人工植被(包括沙棘林)效益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适地适树,在不当的地方种植了不当的树木。例如把中国沙棘种植到荒漠戈壁,把俄罗斯的良种沙棘直接种植到接近暖温带的区域,结果均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识地”和“识树”。

建议从宏观上,在年降水量大于500毫米的地区,目前不宜发展沙棘,因为这里为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区,本区主要发展以乔木林为主人工植被,其中各种经济林木和果树适宜这一区域,而沙棘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在年降水量500—400毫米的地区为森林草原植被类型区,该区可以大量种植沙棘,建立以沙棘为主的人工植被,在适宜的区域可在沙棘林中少量种植乔木;在400毫米以下地区,如果有地下水补给,可以种植沙棘,但应注意水分平衡。

在具体造林地点上,对于500—400毫米降水量地区,宜阳坡种植以获取生态效益为主的沙棘林,可以是较耐旱的中国沙棘亚种。但必须加强抚育管理,进行适时平茬,防止密度过大。在不进行抚育管理的情况下,阳坡的沙棘林10年左右将衰败。在阴坡可种植沙棘与乔木混交林,或沙棘经济林,其中北向的沟道水分条件较好,沙棘可以形成乔木状,且长期保持旺盛的生长。应避免“山顶戴帽”式的在极端干旱的梁峁上种植沙棘。